一直有一个困惑:
一个人活着,按部就班地读书学习,成家立业,结婚生子,最后含饴弄孙,寿终正寝。而子子孙孙不断轮回,生命的轨迹却没有太大差别,仿佛都是日复一日的机械重复。
那活着,究竟是为了什么?
活着,究竟是幸还是不幸?
一个人的到来和离去,似乎都只能被动接受。一生中,要经历生老病死,爱别离,怨憎会,求不得,放不下,不如意十之八九,真正如意的没有几个。
活着,意味着要继续接受命运的审判和生命的无常。
从宏观来看,一个人的存在,似乎没有意义,毫无价值。对于大自然来说,往往是百害而无一利。
从微观来看,人的存在,需要自己赋予其意义和价值。有时候,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的人,不曾真正活过。
但是,只要还活着,日子就要继续,我们承受该承受的,也享受该享受的。那些不期而遇的温暖,那些萍水相逢的意外之喜。又或者只是一本书,一盏茶,一朵花,一片云……
可以说,一个人可以是幸运的,也可以是不幸的,关键在于自己的感受。
或许,活着,不存在幸与不幸的说法,而是看我们是否觉得值得。
展开全文
找到活着的目标
很多时候,我们质疑的不是活着本身,而是找不到自己的存在。很多人活着,却没有自己的意志,没有自己的坚持,更没有办法好好做自己。
所以,活着变得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。我们在生存压力下委曲求全,却忘记了出发的本心;在世俗牵制下和光同尘,却磨灭了本性;在外界的质疑下习惯性讨好,却失去了原本的模样。
想要,就是活着的意义,找到了自己,就找到了活着的目标。
当一个人开始因为自己想要而去行动时,就会有一种踏实感和安全感。当觉得活着没有意义时,可以选择在临死前读完一本书,看完一本电影,或者写下自己的故事。
不必考虑是否合适,不必在乎别人的看法,不需要缘由,也没有目的,只是单纯的喜欢和想做。然后你会看到真实的自己,听到内心深处的渴望,活着的意义自然而然就会出现。
很多时候,生活的苦难与美好并没有什么差别,当我们开始为自己而活时,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。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,就可以熬过一切绝望。
很喜欢一句话:“世界碎掉了,但潮汐在牡蛎心里。”这个世界并不美好,但美好住在我们心里。愿我们都能作为自己而活着,变得笃定而自信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